• <output id="j4xi6"></output>
  • <code id="j4xi6"><ol id="j4xi6"></ol></code>
    1. <samp id="j4xi6"><menu id="j4xi6"></menu></samp>

        所在位置:首頁 > 延安精神 > 正文

        【我的延安情】黨性強源自對延安精神理解深

        來源:中華魂網 · 2022-11-23 14:07:15

        “幾回回夢里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延安,見證了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共中央在延安13年的崢嶸歲月和建立的千秋偉業。中國共產黨的光輝實踐鑄就了延安精神,現在或曾經戰斗、工作、生活在延安,以及到訪過延安的人們與之結下的深情,就是延安精神的實際傳承。

        一次延安行,一生延安情?!吨腥A魂》網開設“我的延安情”專欄,旨在通過您講述親身經歷的故事,讓廣大讀者滋養初心、淬煉靈魂,從中汲取奮進的力量。歡迎來稿!——編者

        (投稿郵箱:zhonghuahun1921@126.com )


        黨的二十大會議閉幕后,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紀念地,緬懷老一輩革命家的豐功偉績,宣示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賡續紅色血脈、傳承奮斗精神。延安是中國革命的圣地,黨中央在這里生活戰斗了13年,領導了中國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培育了延安精神。這個時期產生的延安精神在黨的建黨精神譜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歷史和現實中都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作為一名曾經在延安插隊生活過8年的老黨員,我曾親身感受到延安精神的哺育和熏陶,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艱苦環境下當年的知青們克服重重困難,以“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激勵自己,在延安地區錘煉成長。后來從這里走出來的年輕人,在各個崗位上陸續成長為不同戰線、不同領域的領軍人物,專家學者、大國工匠、敬業工作者,從這個意義上說延安精神不僅在戰爭年代培養了無數共產黨人、革命戰士,在和平時期也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革命接班人。


        繼承和發揚好延安精神,把這份寶貴精神財富傳承下去,是學習貫徹二十大精神和實現新征程奮斗目標的力量源泉。


        延安精神是我黨在延安時期革命實踐中培養起來的革命精神、優良作風和光榮傳統。具體包含以下5個方面:


        一是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勾髸r期毛澤東同志指出,“抗大學什么”“首先是學一個政治方向”。在當今新時代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就是要高舉旗幟,堅決貫徹黨中央的戰略部署,明確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國家,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始終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把老一輩革命家開創的偉大事業繼續朝著正確的方向推進。


        二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時期發表《為人民服務》的著作,強調黨的隊伍“是徹底地為人民利益工作的”,迅速在黨內掀起學習黨的宗旨的熱潮,使“為人民服務”思想深入人心,軍民一心為打敗日寇、蔣家王朝、建立新中國創造了條件。今天貫徹二十大精神,就是要踐行黨的宗旨,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到各項工作之中,保持黨和群眾的血肉聯系,扎實推進共同富裕,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地惠及全體人民。


        三是大力弘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延安時期面對敵人的包圍封鎖,延安軍民的生活條件非常艱苦,毛澤東同志發出“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派359旅開墾南泥灣,把往日的“爛泥灣”變成了“好江南”。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改變了邊區的生活,有力地支援了抗日前線。今天我們要繼續弘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特別是在西方反華勢力企圖卡我們脖子,阻擋我們前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腳步時,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一定不能丟。我們要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把國家和民族的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腳踏實地,苦干實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


        四是始終保持延安時期老一輩革命家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當年毛澤東老一輩革命家在延安,住窯洞、吃粗糧、穿布衣與老百姓同甘共苦,通過對黨的教條主義、形式主義等作風問題的整頓,開創了延安政治環境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在新的征途上,我們必須要勇于推進黨的自我革命,堅定不移地實行全面從嚴治黨,加強作風建設,堅持反腐倡廉,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強領導核心。


        五是要保持頑強的斗爭精神和高超的斗爭本領。延安時期黨以頑強的斗爭精神和高超的斗爭本領,有力開展了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斗爭,有力應對了西安事變、七七事變、重慶談判等一系列重大挑戰,指揮了全國革命戰爭,有力應對了國民黨軍隊的進攻圍剿,靠小米加步槍打開了中國革命新局面。進入新時代、新征程,國際環境錯綜復雜,世界百年來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以其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給我們提出了一系列新課題、新挑戰,考驗著我們的斗爭勇氣、戰略能力、應對水平。發揚斗爭精神,提高斗爭本領,迎難而上,堅決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和挑戰,才能打開事業發展的新天地。


        延安精神的形成和發展有著歷史和時代的原因,也和延安廣大干部、群眾,包括曾經在延安生活、戰斗過多年的同志,特別是青年人的不懈奮斗密不可分。


        抗戰時期成千上萬的青年知識分子為追求真理奔赴延安,在抗日軍政大學、在魯藝接受了延安精神的哺育,創造出“黃河大合唱”“白毛女”“兄妹開荒”等優秀的文藝作品,這些紅色經典至今仍被視為傳承延安精神的典范。20世紀六七十年代,近兩萬八千名北京知青赴延安插隊落戶,當年我們曾在地頭和當地干部、鄉親們一起學習“毛主席1949年給延安人民的復電”,貫徹周總理代表黨中央提出的要延安地區“三年變面貌、五年糧食翻一番”的指示,改天換地,艱苦奮斗,拋灑青春汗水為踐行延安精神貢獻自己的力量。


        就我個人而言,延安精神始終伴隨著我的成長足跡。改革開放時期,1994年7月我們受延安行署的邀請,組織了延安知青考察團返回第二故鄉與延安干部群眾共商經濟發展大事,達成57項經濟意向。2009年在知青聯誼會會長李連元的倡導下,延安市委率12縣領導赴京與老知青聚會共敘舊情,暢談新世紀延安經濟的新發展,組織知青在北京延安文化展示中心參觀“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和“北京知青在延安”圖片展覽,使知青們倍感親切和振奮。


        進入新時代后,受延安市政府邀請延安知青聯誼會組織我們赴延安參與商榷籌建延安知青博物館有關事宜。2015年和2017年我們帶領延安知青聯誼會黃土情合唱團先后赴黃陵、延安、洛川等地進行專場文藝演出,弘揚民族文化和延安精神,加深了北京與延安兩地的互動與聯系,受到延安市政府和廣大干部群眾的熱烈歡迎。


        對于延安精神的理解,我也是經歷了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當年在延安插隊度過了艱難的歲月,農村的貧困迫使我們挽起袖子大干苦干,立志改變農村落后面貌,因此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就成了我們的座右銘。每當我們經過寶塔山前、延水河畔,七大會址、楊家嶺旁,舊居窯洞、紅軍炕頭,就會從心底涌動起一股崇敬和莊重的情感,在肩頭增添一份使命和責任的力量,隨著時代的變遷對延安精神的內涵又有了全新的認識。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延安時期形成和發揚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培育形成的以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為主要內容的延安精神,是革命勝利之本,是黨的寶貴精神財富,要代代傳承下去??倳浀脑捳Z完整詮釋了延安精神,激勵我們把延安精神代代傳承弘揚下去。


        現在與延安時期相比,雖然我們的環境地位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對黨的建設有著重要意義的延安精神并不過時,是保持黨的隊伍的先進性和蓬勃活力的法寶,是我們貫徹二十大精神,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不懈動力。中國式現代化強國的實現還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需要幾代人的努力,進一步弘揚和傳承延安精神,保持優良傳統作風,將更加團結全黨和各族人民克服困難向著新征程目標而奮進!


        (作者:李華松,系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編審、退休干部)


        責任編輯:林靜



        亚洲av影视,亚洲av永久无码福利片,亚洲av永久无码嘿嘿嘿,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站
      1. <output id="j4xi6"></output>
      2. <code id="j4xi6"><ol id="j4xi6"></ol></code>
        1. <samp id="j4xi6"><menu id="j4xi6"></menu></sa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