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put id="j4xi6"></output>
  • <code id="j4xi6"><ol id="j4xi6"></ol></code>
    1. <samp id="j4xi6"><menu id="j4xi6"></menu></samp>

        所在位置:首頁 > 延安精神 > 正文

        【我的延安情】《西行漫記》助推有志青年“到延安去”

        來源:中華魂網 · 2022-11-03 15:33:07

        “幾回回夢里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延安,見證了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共中央在延安13年的崢嶸歲月和建立的千秋偉業。中國共產黨的光輝實踐鑄就了延安精神,現在或曾經戰斗、工作、生活在延安,以及到訪過延安的人們與之結下的深情,就是延安精神的實際傳承。

        一次延安行,一生延安情?!吨腥A魂》網開設“我的延安情”專欄,旨在通過您講述親身經歷的故事,讓廣大讀者滋養初心、淬煉靈魂,從中汲取奮進的力量。歡迎來稿!——編者

        (投稿郵箱:zhonghuahun1921@126.com )



        “一天午夜,我登上了一列破敗不堪的火車,身上有點不舒服,可是心里卻非常興奮。我所以興奮,是因為擺在我面前的這次旅行是要去探索一個跟紫禁城的中世紀壯麗豪華在時間上相隔千百年、空間上相距千百里的地方:我是到‘紅色中國’去?!苯?,我正在撰寫一位抗日烈士的紀念文章,他也曾歷盡艱辛到達陜北去尋找革命真理,為此我重溫《西行漫記》,跟隨埃德加·斯諾的步伐再次走進那座我青年時期就心向神往的革命圣地延安,對于抗戰初期全中國成千上萬追求進步的有志青年為什么會千里迢迢奔赴延安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和思考。



        “打斷骨頭連著筋,扒了皮肉還有心。只要還有一口氣,爬也爬到延安城?!边@是1937年10月上海淪陷后,一批上海知識青年為了抗日救亡,輾轉13個月,跋涉1萬多里;歷經千辛萬苦,終于來到革命圣地延安的真實寫照。


        全民抗戰初期,成千上萬追求進步的愛國知識青年,從國內各地,甚至是歐美、南洋(東南亞),千里迢迢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尋求抗日救國的真理?!暗窖影踩?!”成為那個時代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根據任弼時在一次中央書記處會議上講話里說的,這個期間來到延安的知識青年有4萬多,初中以上學歷的占71% 。這些青年人大部分家境殷實,有著良好的教育背景,有些甚至是“大家閨秀”和“豪門公子”,他們寧可舍棄大城市優渥的生活條件,也要到延安這個西北的山溝里吃苦,虔誠的精神難以置信。


        埃德加·斯諾曾說:“戰爭開始以后,我每走到一個地方,哪怕是最料不到的地方,總有那肋下夾著一本《西行漫記》的青年,問我怎樣去進延安的學校?!焙芏鄲蹏M步青年都是直接或間接受到了斯諾寫的《西行漫記》影響而來到延安的??梢哉f,《西行漫記》為“到延安去”這條獨特風景線的形成功不可沒。


        那么斯諾寫的《西行漫記》為什么會對愛國進步青年去延安產生這么大的推動力呢?因為在那個年代國民黨統治區白色恐怖猖獗,對共產黨、紅軍、陜甘寧蘇區的消息一律封鎖,老百姓知之甚少。斯諾在去蘇區采訪前,對共產黨及蘇區的了解也是很有限,腦子里裝著無數疑問,理不出頭緒。作為記者的斯諾認為“要對紅色中國有所了解,唯一的辦法就是到那里去一趟?!北M管同行都認為“沒有誰能夠進了蘇區后活著回來的”,但斯諾決定冒這個險。他在《西行漫記》序言中說:“為了探明事情的真相,難道不值得用一位外國人的腦袋去冒一下險嗎?”斯諾認為這個代價不算太高。



        作為第一個到蘇區采訪的西方記者,斯諾的冒險行為成功了。他用親眼看到,親耳聽到的事實寫就了《西行漫記》。他把一個真實的蘇區、真實的紅軍、真實的中國共產黨還原給社會大眾。徹底顛覆了讀者對共產黨及共產黨領導下的蘇區的偏見。讀者通過斯諾的書,了解到陜甘寧蘇區雖然是位于中國西部一塊窮鄉避壤,但它卻是全國最進步的地方。那里的社會真正是自由、民主、平等的社會,老百姓真正當家作主人。那里沒有貪官污吏、土豪劣紳;沒有賭博、娼妓;沒有小老婆、叫花子;沒有結黨營私之徒、萎靡不振之氣;沒有人吃摩擦飯;沒有人發國難財。全中國沒有比那里更“干凈”的地方。文學家丁玲稱陜甘寧邊區是“人間樂園”。


        共產黨的干部與老百姓同甘共苦,住窯洞、吃黑豆、穿粗布衣服,自己動手開荒種糧。黨的高級干部也沒有什么特殊,每人每月僅5元錢。毛澤東也照樣穿打補丁的衣服。大家都以苦為樂,用理想的強大精神力量來克服一切困難。共產黨人給斯諾留下的印象是可愛、可親、可敬。他們既有崇高的信仰和熱忱,又有鐵的紀律和獻身精神。他們對最終戰勝日本帝國主義充滿信心。還要為建立一個沒有剝削和壓迫,自由、平等、民主的新中國而繼續奮斗。


        外來客眼中的邊區共產黨人“他們衣服破爛不堪,他們裝備缺槍少彈,但他們有為目標奮斗的精神?!笔Y介石的智囊團成員凃思宗考察延安后認為“延安幾乎沒有一樣東西算得上是正規的,不過他呈現的精神狀態卻不能低估?!蹦涎笕A僑領袖陳嘉庚抱著對國事憂心忡忡的心情回國訪問,在重慶目睹國民黨的鋪張奢靡讓他失望,而在延安看到共產黨的艱苦奮斗精神又讓他心生希望。老人家還不放心,又暗訪了延安街上的店鋪,了解是否有共產黨干部的產業,結果是“沒有”。陳老那顆不安的心終于踏實了,因為他此行回國考察有了結論“中國的希望在延安”。這和斯諾在《西行漫記》中要告訴讀者的結論完全一致?!暗窖影踩ァ边@道時代獨特的風景線自然也就應運而生了。


        1937年10月英文版《西行漫記》在倫敦出版,英文版的名字叫《RED STAR OVER CHINA》(紅星照耀中國)。1個月內發行了5版,10萬冊。轟動了國內以及國外華僑所在地。在香港以及國外華人集中的地點,出版了《西行漫記》的無數重印本和翻印本。不少在國外的華人華僑,甚至是外國人都是受這本書的影響,紛紛來到中國,支援中國的抗日戰爭。法國格黑魯布大學中國留學生,中共黨員陳柱天,1937年10月率全歐抗聯回國參戰團第二批成員回國,次年犧牲在武漢。加拿大共產黨員,著名外科醫生白求恩來中國前寫信給友人:“要問我為什么去中國,請讀埃德加·斯諾的《西行漫記》和史沫特萊的《中國紅軍在前進》,讀后你們必將與我同感?!彼麃淼街袊?,不留武漢,直接去了延安。在延安接待白求恩的是早他來陜甘寧邊區兩年的美國醫生馬海德。馬海德在這里已感受到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的信念帶來的無窮力量,在中國人民抗戰最困難的時候馬海德申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為了此書在中國發行不受當局阻撓,它的中文版名字改為《西行漫記》。1938年春中文版《西行漫記》首次發行就極大地轟動了中國社會。在國民黨政府陪都重慶與成都等地掀起一股知識青年赴延安的浪潮。僅3個月就有2200人從四川涌到延安。其中有數百學生約伴一起步行去延安,而且一路走,一路唱,興奮的心情盡顯臉上。這無疑是狠狠打了國民黨政府的臉。在重慶居住的文化大家何其芳,留法博士何穆與陳學昭夫婦。他們都是讀了《西行漫記》后,毅然放棄在大城市的舒適生活,到艱苦的延安去抗日。著名漫畫家華君武當時是個銀行職員,住在上海。當他讀了《西行漫記》后異常興奮地說:“這本書對我的影響太大了,延安的一切都讓我神往!”華君武瞞著母親去了延安,當年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作家魏巍也是讀了《西行漫記》后感觸頗深,只身前往延安。但他不知道雖然國共兩黨說是合作,但國民黨仍舊處處打壓共產黨。從西安到延安沿途就設了七道關卡。阻止進步青年去延安。魏巍為此三進三出班房,受盡了折磨,九死一生才到了延安。



        《西行漫記》一時成為了去延安的導航手冊,很多知識青年都隨身攜帶著這本書。一位年輕人回憶:“我們一路是走著走的,大家都很餓、很累。突然,有個高個子拿出本紅皮書《西行漫記》,大家圍在一起讀,像吸收精神食糧一樣。剛開始是默讀,后來聲音越來越大,大家都激情高揚?!闭酒饋砝^續向豎立著寶塔山的方向前進。印度援華醫療隊隊長愛德華在目睹了行進在去延安路上的這個場景時,熱淚盈眶由衷地感慨道:“奇跡,奇跡,這簡直就是奇跡!這是20世紀的耶路撒冷?!?br/>


        詩人何其芳描述:“延安的城門成天開著,成天有從各個方向走過來的青年,背著行李,燃燒著希望,走進這城門。(在抗日軍政大學、陜北公學、延安女子大學、魯迅藝術學院等學府)學習、歌唱、過著緊張而快活的生活。然后一群一群的,穿著軍裝,燃燒著激情,向各處散去?!彼麄兙拖窦t色的種子,來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斯諾用“紅星照耀中國”冠名這本書,書中以充實的事實證明“中共以及中共領導的革命事業如一顆閃亮的紅星,不僅照耀著中國的西北,而且必將照耀中國”。


        (作者:陳虎)


        責任編輯:林靜



        亚洲av影视,亚洲av永久无码福利片,亚洲av永久无码嘿嘿嘿,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站
      1. <output id="j4xi6"></output>
      2. <code id="j4xi6"><ol id="j4xi6"></ol></code>
        1. <samp id="j4xi6"><menu id="j4xi6"></menu></sa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