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我黨我軍我國各族人民公認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領導人江澤民同志于2022年11月30日逝世。中央《告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書》中明確指出:江澤民同志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創立者”。為深切悼念江澤民同志,本公眾號特刊發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黨組副書記李慎明研究員2004年發表的《準確理解和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文,以饗讀者。(該文原載于《馬克思主義研究》2004年第2期,并收入人民出版社2010年出版發行的《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大黨建》一書)。
一、要準確理解“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
要認真學習和全面掌握“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重在掌握精神實質,決不能一味死摳概念和字眼,但對一些基本概念一定要弄清楚。弄清基本概念是準確理解、全面把握一個科學理論體系的必要前提。錦濤同志在“七一”講話中明確指出,要切實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時代背景、實踐基礎、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歷史地位的認識達到新的高度。以上所講的五個方面是相互關聯的。但科學內涵是不是這五個方面中的最基礎部分呢?我認為,只有準確領會了其科學內涵,才有助于進一步加深對其時代背景、實踐基礎、精神實質和歷史地位的認識。當然,進一步加深對其時代背景、實踐基礎、精神實質和歷史地位的認識,反過來也有助于進一步加深對其科學內涵的認識。我認為,要正確理解“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這一系統的科學理論科學內涵,就必須對其中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的基本概念作出準確界定。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當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叭齻€代表”重要思想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路線、發展道路、發展階段和發展戰略、根本任務、發展動力、依靠力量、國際戰略、領導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問題上取得了豐碩成果;全面體現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在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個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緊密聯系、相互貫通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構成了一個系統的科學理論體系,確實是內涵豐富、博大精深。應該說,“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這一系統的科學理論體系的全部內容都屬于其科學內涵的有機組成。
江澤民同志在建黨八十周年的講話中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作了系統闡述,胡錦濤同志在一系列有關講話中也對此作了很多精辟闡發,我們應認真學習。要深刻認識和全面把握“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還可以首先從準確理解和正確把握“中國共產黨必須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三句話入手:因為這三句話是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這三句話,也幾乎直接和間接涉及馬克思主義所有的基本理論和我們黨全部的戰略策略思想。讓我們試作如下四點辨析:
一是首先應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先進生產力”、“先進文化”、“最廣大人民”、“發展要求”、“前進方向”、“根本利益”等基本概念的內涵做出界定。比如,什么是先進生產力?第一,當今世界上,電子技術、信息技術、空間技術、生命科學技術、新材料科學技術、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科學技術等高新科技是先進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這些體現先進生產力的高新科技必須依附生產者、生產工具、生產對象這三個實體性要素才能存在,且任何先進生產力從根本上也都離不開一定的生產關系。因此,我們也不能把受生產關系及分配關系制約的技術含量很高但價格昂貴、人們消費不起、躺在倉庫里睡大覺的產品簡單歸結為先進生產力的體現。在高新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應更加積極地引進、利用特別是大力發展先進技術。這是第一點。第二,對于涉及國家安全、國計民生、國家基礎命脈的支柱產業、新興產業中的核心技術,凡是購買不到也根本不可能購買到的,我們必須舍得花錢,下決心自主創新,實現跨越式發展。試想,假若當初我們不勒緊腰帶,研發“兩彈一星”,我國在當今世界會是一個什么樣的國際地位?僅從經濟學的投入產出的效益原則看,我國研發的“兩彈一星”加上抗美援朝和援越抗美的勝利,就有力地保證了我國幾十年的和平環境。這產生多么大的直接和間接的經濟效益呀。第三,我們也要辯證地理解先進生產力。美國現有繞地球1500多圈的光纖光纜放在倉庫里賣不出去,這些光纖光纜是不是先進生產力?貴州的“老干媽” 2000年銷售總額為1億3000萬,這是不是先進生產力?有中國特色的在國際市場上有很好銷量的手織地毯、手工編織等產品是不是先進生產力?先進不先進完全是相對的。判斷生產力是否先進,其中一個基本指標是不是應該得到社會承認的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呢?因此,我們在大力發展高新科技的同時,應注意另外一面,這就是不要一講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就不顧國情、省情和本地區的情況,忽視特有的優勢特色產業,一窩蜂地去搞與各地產品雷同的高新技術及其開發區。我國目前各類開發區已達3837個,經國務院批準的只有232家,省級批準的1019家,其他都是沒有經過正規程序批準的。這些開發區土地面積的總量已達3.6萬平方公里,其中有43%閑置,已超過現在城市建設用地的總量。如果這一窩蜂的現象剎不住,主觀愿望是想發展先進生產力,結果發展的可能是落后生產力。作為第一生產力的科學技術是不是先進生產力?有同志答,先進科學技術是先進生產力,落后科學技術是落后生產力。我認為這也要辯證地看,不能籠統講。技術可以分先進與落后,科學能分先進與落后嗎?1+2=3是先進還是落后?科學與技術應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另外,要發展先進生產力,一定要注意充分調動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人是生產力的第一要素,是生產力中最具決定性的力量。這里所說的人,當然包括大量的掌握科學技術的人??茖W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但這種第一生產力必須要有載體,如果離開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離開掌握科學技術的人,沒有物化的先進技術設備,也就沒有第一生產力。在社會主義國家里,人們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精神,共產黨人的共產主義精神都是先進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說明,我們在發展生產力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注意不斷適時調整生產關系,調整有關政策,比如進一步理順分配關系,千萬不能只見物,不見人;要十分注意調動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又如,什么是“先進文化”?在當代中國,先進文化就是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當代中國先進文化的先進性體現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體現在表達了我們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我們這個時代的時代精神,這是當代中國先進文化的靈魂和旗幟。我們發展中國的先進文化,就是要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在當今中國的文化中,無疑還包含上下五千余年的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也包含已借鑒來的、洋為中用的世界各國的優秀文化。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緊密結合當代時代特征與中國具體實際,在中國革命、建設特別是改革開放的實踐中,把這些優秀文化進行有機融合,特別是改造、提升和創新,便構成了中國的先進文化。這里順便說一點,我們中華文化有傳統保守的一面,同時也有海納百川的氣度。我們建黨時的指導思想就是外來的——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列主義;影響最大的佛教也是外來的?,F在世界上有192國家,2000多個民族,6700種語言,63種宗教。對世界上各個國家和各個民族的優秀文化,我們一定會以更加開放的胸懷加以汲取。與此同時,我們一定也要警惕落后、腐朽乃至反動的文化對我們的侵蝕。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曾經用朝鮮、越南戰爭來試探社會主義中國的穩固性,其結果是眾所周知的。1947年7月,美國駐蘇聯大使代辦、國務院政策設計委員會主任喬治·坎南,最早提出對社會主義國家進行“和平演變”。1951年,他又預言“最終必然導致蘇維埃政權的瓦解”。對社會主義中國的西化、分化始于美國國務卿艾奇遜,更加明確于國務卿杜勒斯。喬治·坎南的預言在時隔90年左右通過蘇東劇變得到驗證后,美國當局更加堅定其對我國西化、分化的圖謀。蘇東劇變一完成,《美國之音》即大量精減俄語專業人員,增加華人工作人員。毛澤東同志一直高度警惕敵人的“和平演變”的圖謀。改革開放以來,以鄧小平、江澤民為核心黨的第二、第三代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這一問題也一直十分清醒,并高度重視。從一定意義上講,當今世界,是美國憑借其經濟、科技等優勢,引領、控制著全球的輿論。全世界百分之九十多的新聞被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控制著。美國的電影生產僅占世界總量的6—7%,但卻占世界市場的50%以上。其電視占世界的70%以上。從這個角度而言,文化技術的先進,決不一定是先進的文化。從一定意義上講有錢、有技術便有嘴巴。有嘴巴,就怎么說怎么有理。這就是我們必須堅持新聞是黨和人民的喉舌,決不能讓外國資本、私人資本控制新聞媒體的根本原因。我們要高度警惕利用先進文化技術傳播落后腐朽甚至反動文化的圖謀。要高度重視這個軟武器、這場軟戰爭。這也就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特別強調要“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的根本原因之一。前些年,全世界幾乎公認斯大林在肅反中殺了2000至3000萬人,而俄羅斯近幾年公布的檔案證實,這一數字被夸大了25至35倍,實際上僅在78至79萬之間。這幾十萬人中有多少是應該被肅掉的,否則就不可能有衛國戰爭的偉大勝利??桃獬蠡鐣髁x運動的歷史,污蔑貶低社會主義國家的領袖,是敵對勢力進行“和平演變”最重要、最便捷的手段。當然,斯大林犯過十分嚴重的錯誤,對他的錯誤,我們決不能辯護,并要汲取其教訓,但前蘇聯和斯大林被妖魔化,是蘇聯解體、蘇共垮臺的一個重要原因。海外出版的以美國中央情報局為背景炮制的極盡歪曲、造謠、攻擊、誣蔑之能事的《毛澤東私人醫生》和《晚年周恩來》也有著不可告人目的。鄧小平同志重新出來工作后,充分肯定毛澤東同志的偉大歷史功績,是十分具有戰略眼光的,這本身就是一個偉大的歷史功績。我們應特別警惕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用落后、腐朽、反動的文化對我進行分化、西化的企圖。
再如,“最廣大人民”的科學內涵如何界定?應該說不是“少數人”,也不是“廣大”,而是“最廣大”。人民是一個歷史的范疇。在這里,人民的內涵包括了改革開放以來出現的屬于社會主義建設者的新階層。這對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十分重要。但人民概念的內涵也不是“一切人”。這就與赫魯曉夫的“全民國家”完全劃清了界線?,F在有人說“必須代表一切人的利益”,這種觀點值得商榷。78年前,毛澤東同志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中提出:“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今天,這一問題還存不存在?是不是沒有敵人了?不是。階級斗爭在一定范圍內仍然存在,無論在國內還是國際上,都有我們的敵對勢力存在。在國內,是不是除了敵對勢力之外,都是我們的依靠對象了?沒有朋友可言了?恐怕也不是。國內外敵對勢力的根本利益與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根本對立的。我們決不可能同時代表兩種根本對立截然不同的根本利益。在階級和有階級社會里,共產黨只能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工人階級及其先鋒隊的最終目的是要解放全人類,最終是要代表一切人的利益。但待到解放全人類、代表一切人利益之時,工人階級及其共產黨也就在階級、國家消亡的同時,自己也歸于消亡。還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就要求必須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局部利益與全局利益、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等關系,切不能偏廢。
二是要正確理解每一個“代表”的科學內涵。如不能把“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簡化為“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政黨屬政治和上層建筑的范疇,生產力屬于經濟范疇,階級屬于經濟和經濟基礎的范疇,各自有著不同的特定含義。因此,我們在使用這些概念時,應注意科學把握。由于政黨與生產力不屬一個范疇,因此,先進政黨不能直接代表先進生產力本身,如果先進政黨要代表先進生產力,必須經過中間環節,也就是通過先進階級來代表。但政黨是上層建筑范疇,因此,先進政黨可以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因為發展要求主要是指不斷完善社會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階級與生產力同屬一個范疇,因此,中國工人階級可以是中國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在當今中國,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是指不斷進行理論創新、制度創新、體制創新,不斷完善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通過制定和實施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為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提供一個相互協調發展的好的環境,從而不斷促進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有人說,怎么能說中國共產黨代表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美國的民主黨與共和黨才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呢!這里有三個誤解,一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說的是代表中國的,而不是世界的或美國的;二是說的是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不僅是指當前,同時也是指長遠,是指在歷史長河之中,是指從最終對生產力的解放、發展和推動而言。而不是指當前某些特定國家的生產力本身或發展水平。在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也常常聽到有人問,為什么“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只講生產力、不講生產關系呢?也有人說,“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只講了經濟和文化,沒有講政治。正確理解了“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的科學內涵,也就很容易澄清這些模糊認識。
三是要正確理解“三個代表”本身之間的內部辯證關系?!叭齻€代表”之間不是并列關系。從一定意義上講,前兩個代表是手段,第三個代表是我們的根本目的。歷史上處于上升時期的新興階級和政黨,可以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和“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甚至在一定時期內、一定意義上,可以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眼前利益,但除工人階級和共產黨之外,從來沒有代表最廣大勞動人民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的?!叭齻€代表”中,僅有前兩個代表,沒有第三個代表,那么這個黨就一定不是共產黨,而是其他什么黨。從這個意義上講,第三個代表是“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是我們始終如一堅持的馬克思主義的真理觀。堅持真理觀,就是要努力認識世界。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我們始終如一堅持的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觀。堅持價值觀,則是要更好地改造世界?!叭齻€代表”重要思想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真理觀與價值觀的相統一。有人說,“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執政黨尤其是現代民主體制國家執政黨發展的一般規律。這種說法同樣值得商榷。共產黨既是執政黨,更是領導黨。與一般執政黨相比,它在指導思想、性質宗旨、綱領路線、方針政策上,都有著根本不同的特殊本質。其本質不同之處就在于,這個黨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其他執政黨是立黨為私、執政為己。當然,所謂現代民主體制國家這一概念本身就值得商榷。
四是要正確理解“三個代表”的主體,也可以說要正確理解這三句話的主語是誰?!叭齻€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體是中國共產黨。在當代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才是也才能做到“三個代表”。黨的地方各級組織和黨的基層組織能不能成為代表的主體?大家可以探討。我認為不能。黨的各級領導干部和黨員只能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任何個人均不能成為代表的主體。人們常說,某某人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的第一個代表,某某人是第二個代表,應該說,這是不科學的。
準確理解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就會更加認識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一樣,是我們黨的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我們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在未來的征程中,我們就會堅定不移地把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
二、關于“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和黨的思想路線的關系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二者是一個什么樣的關系呢?我認為完全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其精神實質是完全一致的。先看黨的思想路線的表述:黨的思想路線有四句話,前兩句話中有兩個“實際”,第三句話中有一個“實事”。兩個“實際”、一個“實事”,指的都是客觀世界;第四句話中是“實踐”,指的是主客觀世界的相統一?!叭齻€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中特別突出和強調了“與時俱進”。與時俱進的“時”字,是一定的時間和一定的空間、一定的主觀世界和一定的客觀世界的相統一。從本質上說,這個“時”,強調的便是黨的思想路線中的“實踐”。與時俱進的“進”字,則強調了黨的思想路線中“在實踐中檢驗真理與發展真理”里面的“發展真理”。所以我們說“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黨的思想路線本質上是完全一致的。但這也決不是說“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沒有自己的新貢獻。它的新貢獻在于:“與時俱進”特別強調了昂揚向上、開拓創新的進取精神,強調了人們在實踐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即人們的主觀能動性。正因如此,錦濤同志在“七一”講話中明確指出:“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是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理論品質。這種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是150多年來馬克思主義始終保持蓬勃生命力的關鍵所在?!齻€代表’重要思想強調實踐沒有止境,創新也沒有止境,黨的全部理論和工作要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边@就充分肯定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與黨的思想路線的繼承與豐富的關系。
三、關于堅持馬克思主義與進行理論創新的關系
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至于如何創新,應主要做到以下四點:
一是馬克思主義必須堅持,理論創新必須以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前提,否則就會迷失方向,就會走向歧途。因為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人類歷史特別是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共產主義必然勝利的客觀規律。也可以說,馬克思主義揭示了共產主義實現之前的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實現了共產主義后,可以在實踐中產生另外一種理論來繼續指導社會的發展。但在實現共產主義之前,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如同1+2=3一樣不會過時。你可以創新發展到“高等數學”,但你不能否定1+2=3這樣的基本前提。一旦否定這樣的基本前提,你的“高等數學”也就同時被否定,或被當即證明你的所謂“高等數學”根本就不是“數學”。
二是要堅決做到“三個解放”,即要自覺地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從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這就需要進一步弄清五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究竟哪些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的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二是哪些是根據當時具體情況作出的在一定條件下是完全正確但現在決不能機械地照抄照搬的具體結論,三是哪些是必須根據當今世界和中國的實際需要豐富和發展的理論判斷,四是哪些是必須破除的對馬克思主義的教條式的理解,五是哪些是必須澄清的附加到馬克思主義名下的錯誤觀點。
三是理論創新必須以最廣大人民改造世界、創造幸福生活的偉大實踐為根本的動力和源泉。脫離了人民群眾的實踐,理論創新就會成為無源之水,就不能對人民群眾產生感召力、對實踐發揮指導作用。
四是任何時侯、任何情況下,都必須把創新貫徹我們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始終。世界上絕對沒有任何終極真理。實踐永遠沒有止境,創新也永遠沒有止境。
現在確實仍有教條主義的問題,把發展中的馬克思主義說成是“離經叛道”;我們決不能重犯“左”的錯誤。任何僵化、教條的“左”的那一套,絕對沒有出路。但也確有一個“隨意創新”問題。有的人把創新看得很容易,動不動就說自己創了新。提出一個新名詞叫創新,把馬克思主義原有的觀點換個說法叫創新,糾正自己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認識回到正確認識叫創新,甚至把否定、批判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觀點也視為創新。這樣的創新有點太輕率甚至荒謬了吧。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指出:“沒有理論思維,就會連兩件自然的事實也聯系不起來”;“錯誤的思維一旦貫徹到底,就必然要走到和它的出發點恰恰相反的地方去”。背離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創新”決不是我們所說的真正創新。
四、關于毛澤東、鄧小平和江澤民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主題的問題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共產黨全部理論和全部實踐的主題。早在全國勝利前夕的七屆二中全會,毛澤東同志便對如何走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進行了思考和規劃。此后,他正確提出了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并開始探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1958年3月9日,毛澤東同志在成都會議上就指出:“蘇聯經驗是一個側面,中國實踐又是一個側面,這是對立的統一。蘇聯的經驗只能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不能從之”;“不要不加分析,生搬硬套,進口‘成套設備’”。毛澤東同志1956年闡述的《論十大關系》、1957年發表的《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以及后來提出的三個世界劃分的戰略思想等,都是為了避免照搬蘇聯模式,走自己的路,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探索??梢栽囅?,如果我們當年照搬蘇聯模式,甚至與他們一起搞什么“聯合艦隊”、“長波電臺”,那就有可能難以避免1990年前后“蘇東劇變”這一根本性的巨大災難。但我們一直深深引以為憾的是,毛澤東同志晚年犯了十分嚴重的錯誤,給我們的事業造成了重大損失。
五、關于發展與建設的內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靠發展來不斷鞏固和推進的。我們黨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落后的發展中大國領導人民進行現代化建設,能不能解決好發展問題,直接關系人心向背、事業興衰。黨要承擔起推動中國社會進步的歷史責任,必須始終緊緊抓住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因此,江澤民同志和胡錦濤同志都強調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過去,我們講發展,主要是指經濟的發展,甚至講過一心一意搞經濟建設。特別強調經濟建設,主要是針對過去以“階級斗爭為綱”而言的,這是完全對的。但有的同志將之片面理解為GDP的增長,這就帶來不少負面效應。我們現在所講的發展,首先是指經濟發展,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決不能動搖;二是指物質、政治、精神文明三者的協調發展;三是指人的全面發展;四是指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那么,我們這里所講的建設,應該首先是指經濟建設,同樣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能動搖;二是指搞好黨的建設;三是三個文明的協調建設;四是指搞好國防建設等。只有這樣理解,才科學、準確,也才有利于我們的實際工作。
六、關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力量與建設者的問題
胡錦濤同志在“七一”講話中明確指出,包括知識分子在內的工人階級、廣大農民是推動我國先進生產力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根本力量。應當看到,在當前我國社會階級階層結構中,包括知識分子在內的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是我國的兩大基本階級?,F階段我國工人階級的主體部分主要是在第二和第三產業中從事直接和輔助性生產勞動的廣大職工群眾。與工人階級作為領導階級的政治地位和社會職責相聯系,我國工人階級還包括干部階層、專業技術人員階層、國家和集體所有制企業經理人員階層和士兵階層。其中國有企業工人8000多萬人,集體企業工人1500多萬人 ,農民工12000萬人,農業工人500萬人左右,“三資”、私營、個體企業的雇工約5500萬,干部階層4113萬,專業技術人員即知識分子階層3600萬人,國有、集體企業經理階層700萬,士兵階層300多萬,工人階級總人數大約3.5億,約占全部就業人員的50%。目前,我國有近9億人為農業戶口,從事農業的農民3.1億人,占全國從業人員的44.2%,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從業人員占全國從業人員的82%。我們不要怕提工人階級的先進性。工人階級沒有獨立性、排他性利益,是能做出最大犧牲、代表最大多數人的利益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工人階級的基本特征和優秀品質不僅沒有改變,而且先進性進一步增強;我國農民始終是工人階級在政治上最主要、最可靠的同盟軍,也是工人階級發展壯大的最主要源泉。所以我們說他們是推動我國先進生產力和社會全面進步的基本力量。在社會變革中出現的新的社會階層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新的社會階層主要有:民營科技企業的創業人員和技術人員、受聘外資企業的管理技術人員、個體戶、私營企業主、中介組織中的從業人員、自由職業者。這些新的階層除部分成員屬于工人階級外,分別可以歸入個體經營者、非公有制企業高級經理和私營企業主這三個階層。到2000年,個體經營者登記戶數達2571萬戶,人業人員5071萬人,占全部人業人員的4.2%;全國私營企業主有176萬戶,出資人數約400萬,占全部就業人數的0.6%。2000年一年,私營企業共創總產值10739億元,從業人員已達2406.5萬人。私營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并成為安置勞動力的重要渠道,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開拓國際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對為祖國富強貢獻力量的社會各階層人們都要團結,對他們的創業精神都要鼓勵,對他們的合法權益都要保護,對他們中的優秀分子都要表彰。
七、關于立黨為公與執政為民的關系問題
相信誰、依靠誰、為了誰,是否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是區分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分水嶺,也是判斷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試金石。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必須牢牢把握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這是衡量有沒有真正學懂、是不是真心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標志。古今中外的一切統治者,都在自己的施政綱領里談到“為民”,但從旗幟到行動真心真意完全一致為人民的卻只有共產黨。統治者所說的“為民”,不過是欺騙人民,以期利用人民實現一己之私利。什么是立黨為公?就是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所說——“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立黨為公,是世界上所有共產黨所共有的基本屬性和本質;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世界上所有執政的共產黨所共有的基本屬性和本質。共產黨執政后,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可以隨著的發展和變化不斷加以改革與完善,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改變,否則就是蛻變。以前蘇聯為例:就在蘇聯解體前夕,蘇聯科學院做過一次問卷調查,被調查者認為蘇共仍然能夠代表工人的僅占4%,認為代表全體人民的占僅占7%,而認為代表黨的官僚、黨的干部和機關工作人員的竟占85%。蘇聯解體后,富起來的俄羅斯新貴絕大部分是前蘇聯官員。所以,美國一個專門研究俄羅斯問題小組的負責人弗蘭克·奇福德認為“蘇聯共產黨是唯一一個在自己葬禮上致富的黨”。這從一個側面充分說明,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并不是經濟沒有搞上去等,而是從根本上背離、背叛人民所致。有同志問,立黨為公與執政為民是什么關系?我是這么理解:一是只要是真正的共產黨,該黨自成立之日起,即以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為根本宗旨,也就是立黨為公。立黨為公是黨與生俱來、與黨共生共滅的根本屬性。無論在奪取政權前還是執政后,黨都應始終保持這一根本屬性。失去這一根本屬性,該黨就不成其為共產黨。而執政為民,是一個黨奪取政權后立黨為公這一根本屬性的本質反映,是共產黨執政后的特有本質。二是我們黨不是一般的執政黨,更是一個領導黨,與西方的執政黨有著根本不同。立黨為公,主要是從執政后的領導黨的角度談,要始終堅持黨的性質、宗旨和黨的指導思想,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切實加強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建設等;執政為民,主要是從執政黨的角度談,通過執政,用正確的思想武裝、教育人民,并大力加強政治制度建設,不斷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各項具體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堅持依法治國,健全社會主義法制,保證人民群眾依法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領導黨與執政黨在立黨為公與執政為民的本質上有機統一了起來。
八、關于制定和實施正確的方針政策與群眾利益無小事的關系
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線正確與否是決定一切的?!拔幕蟾锩苯o我們造成的損失與改革開放后給我們帶來的福祉都說明了這一點。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全局起指導和推動作用。抓住這個環節落實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要求,就能在全局上把握住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過年過節之時,我們當然要給群眾特別是困難群眾送去溫暖,尤其要讓特別貧困的群眾吃上一頓熱餃子吧。但我們一定要更注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制定與實施。路線、方針、政策正確,并能得到有效的實施,才能盡快地強國富民,這才是“大仁政”。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制定實施與關心群眾的切身利益是什么關系?完全是辯證統一的關系,一點也不矛盾。胡錦濤同志在“七一”講話中強調“群眾利益無小事”,具有重大意義。之所以說具有重大意義,就是說要用辯證觀點來看:群眾利益中有很多小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吃穿住行醫,這還都不是小事?一些群眾沒飯吃,這對有飯吃的人來說確是小事。但民以食為天,對缺米少鹽的群眾來說,這可是性命關天的大事。對這些“大事”絕對不可小看。這決不僅僅涉及社會的政治穩定,更涉及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是關乎人民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和我們黨生死存亡的大事。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涉及群眾的切身利益,盡管事小,我們都要當作大事來辦。只有這樣,我們才是也才能說明我們是真共產黨,而不是假共產黨。當然,我們提倡關心群眾的切身利益,決不是不要考慮人民的全局利益、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正因如此,胡錦濤同志在強調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時侯,首先強調的是必須落實到黨和國家制定和實施方針政策中去。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針對我們“吃大鍋飯”的平均主義,提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這一政策體現了與時俱進,是完全正確的,極大地推動了我國經濟的發展?,F在,胡錦濤同志在“七一”講話中提出,一定要帶著深厚的感情去解決群眾特別是下崗職工、農村貧困人口和城市貧困居民等困難群眾遇到的實際問題,要求各級領導要切實把中央脫貧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這同樣是與時俱進,同樣是完全正確的。我國現有貧困群體大約8000多萬:城鎮2000余萬,貧困縣里3000多萬,貧困縣以外的農村3000多萬。他們中有相當一部分處于孤苦無奈無助的地位。我國的這一貧困群體主要分布在工農兩大階級的基本群眾中,如果長期不解決好底層群眾的貧困問題,就會影響對我們是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看法,我們黨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也就不可能牢固。我們黨的階級性質、根本宗旨和奮斗目標也充分決定我們絕不能忽視貧困群體。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必須圍繞人民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來落實,努力把經濟社會發展的長遠戰略目標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階段性任務統一起來,把實現人民的長遠利益和當前利益結合起來。群眾利益無小事。凡是涉及群眾的切身利益和實際困難的事情,再小也要竭盡全力去辦。要時刻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對群眾生產生活面臨的這樣那樣的困難,特別是對下崗職工、農村貧困人口和城市貧困居民等困難群眾遇到的實際問題,一定要帶著深厚的感情幫助解決,切實把中央為他們脫貧解困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深入群眾、深入實際,把群眾安危冷暖時刻掛在心上,在這方面,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為我們作出了榜樣。胡錦濤一當選總書記,即率政治局、書記處以上領導到西柏坡,重溫“兩個務必”。胡錦濤冒著最低氣溫達攝氏零下35度的嚴寒,到內蒙古中東部地區考察。十六大以后,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十分關心中國的貧窮地區、落后地區和邊遠地區的困難群眾,這表明他們會更重視低收入群體的呼聲和利益,特別是注意為農民和下崗工人謀利益。面對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他們先后到北京、廣東、四川、天津等疫情嚴重的地區視察,發揮他們一貫的親民和勤勉作風,不避危險頻繁出入疫區的醫院、大學和社區。新的黨中央,確是“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我們完全相信,有中央最主要領導的率先垂范,我們黨的各級領導的作風必然進一步得到大的改進。
九、關于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問題
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一種精神動力。什么是信仰?信仰決不是一種空洞的說教和理論。它是被一種理論所征服,并不管遇到任何艱難險阻,依然自覺自愿、斗志昂揚、一往無前、義無反顧地去為之奮斗,這才叫信仰。馬克思兩次拒絕德國當局的高官引誘,長期忍受貧困生活,經常典當衣物以換取食物,三個孩子死于貧困或疾病,其中小女兒死了三天竟無錢安葬,40年如一日奉獻出工人階級的圣經《資本論》,這才叫信仰?!熬拧ひ话恕笔伦兒蟮?935年,毛澤東就說“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力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全國解放后,在失去5位親人的情況下,毛澤東同志本可以讓自己唯一健康的兒子毛岸英享受美好和平生活,但卻決然把他送上槍林彈雨的戰場,這才叫信仰。蘇東劇變后,針對馬克思主義失敗的論調,鄧小平斬釘截鐵地說“不要驚惶失措”,“哪有這回事!”“我堅信,世界上贊成馬克思主義的人會多起來的”,這才叫信仰。有人說,馬克思主義已經誕生150多年,垂垂老矣。150多年過去了,世界發生多么大的變化呀,那老一套還能管用?乍一聽,蠻有道理。但稍加分析,不難駁倒。說馬克思主義過時的人,往往對資產階級經濟學的老祖宗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崇拜得五體投地,極力主張用這一理論指導我國的經濟改革。而反映這一理論的《國富論》問世于1776年,比馬克思、恩格斯1848年刊布的《共產黨宣言》還早72年。一些人非但不說亞當·斯密老矣,反而認為其“風華正茂”。這里有不少人是認識問題,但有的是利益甚至是個人利益直接在起作用。馬克思曾說過,資本主義神奇地發展了社會生產力,但同時也演繹著對抗、危機、沖突和苦難的歷史,資本主義生產向一切人(除了因自身利益而瞎了眼的人)表明了它的純粹的暫時性。而堅定的信仰來自哪里?只能來自通過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認真學習,對人類歷史發展規律的正確把握。所以,我們一定要不斷在增強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覺性和堅定性上下功夫。前兩年,我與美國經濟學家瑟羅交談,向他請教蘇聯解體的原因。他說,蘇聯解體前后,他正好在那里。他認為,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是戈爾巴喬夫喪失了對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我不解。他又解釋說,試想,保羅二世今天宣布上帝不存在,明天的天主教世界將是什么模樣?那必然是一片混亂。他講得很有道理。我們黨的三代領導集體和我們新的黨中央對馬克思主義與共產主義都有著堅定的信念,是我們學習的光輝榜樣與楷模。在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處于低潮之時,我們更需要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這時的信仰就更顯得“金貴”。這時的信仰,就更能識別、考驗、鍛煉一個人。信仰正確和堅定,就是“真金”,真金不怕火煉。有沒有這一信仰,大不一樣。對各級領導干部來說,失去了這一信仰,極有可能害人害己。近些年,不少犯錯誤的領導干部在受到黨紀國法處理時,幾乎都痛哭流涕反省說,自己放松了學習,喪失了對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仰。這是根本的緣由。蘇東劇變后,一些人完全喪失對馬克思主義信仰。在他們看來,“國將不國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垮臺是遲早的事。不少人在撈,認為不撈白不撈。信仰的堤壩一旦潰決,牢房的鐵門便會打開。有經驗的船長都知道,大船沉水鼠先知,最先要逃跑的是那些老鼠們。但這次,一些“老鼠們”對我們社會主義中國這艘大船的預測錯了。這艘大船不但沒有沉,而且正乘風破浪去遠航;受到懲罰的是這些已經落水或還沒有落水的“老鼠”。
十、關于改造客觀世界與改造主觀世界相結合的問題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十分強調要把改造主客觀世界結合起來。胡錦濤同志在“七一”講話中也明確指出,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要對事也要對人。對事,就是要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來指導工作、推動社會實踐;對人,就是要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來武裝頭腦、指導自我修養。要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主觀世界,寓改造主觀世界于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用改造主觀世界的成效來推進客觀世界的改造。改造主觀世界這個詞,很久不提了。五筆詞庫里就沒有這個詞組。主觀世界不改造不得了。香港大學有位教授認為“每個人的行為都是一貫的,永遠不變的,以自私為出發點”。但現代生物學并沒有找到被公認的充分證據,證明人性是天生自私的,就如同人的皮膚色素是遺傳而不可改變的一樣。觀察動物界不難發現,不是所有的動物在任何時侯、任何情況下都表現為自私,恰恰相反,許多動物有很強的群體性和利他性。比如,森林中螞蟻群遇到火災時會迅速集結成球,滾過火區,集結在球體表面的螞蟻都“壯烈”犧牲。人的利己與利他是一種社會行為,總是與特定的社會環境相關聯。美國著名人類學家摩爾根在精心研究古代印第安人的原始經濟生活后,得出一個結論:在很大程度上,生活中的共產制是印第安部落的生活條件的必然結果。在他們心里還沒有產生任何可見程度的個人蓄積的欲望。眾所周知,正是以后幾千年的各種私有財產制支配了人類社會,才使私產社會的主體漸漸驅逐了利他心態,甚至唯利是圖,損人利己。防治“非典”時很多白衣戰士冒著生命危險搶救他人的感人事跡和崇高精神,有力地批駁了人的本質是自私的謬論。我們決不要小看這種謬論的危害。那種人的本質是自私的觀點,正在強烈地腐蝕部分干部群眾;也就是這種觀點,把我們的一些人甚至黨的高級干部送進了監獄。我們知道,在傳統經濟體制下,在強調集體和國家利益的同時,有嚴重忽略個人利益的現象。但我們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決不會重蹈西方極端個人主義和拜金主義的覆轍,而是切實加強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在尊重個人利益和個人選擇的基礎上,使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和國家利益有機地協調起來。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鍵是身體力行、貫徹落實。黨員領導干部應該率先垂范。只說不做,甚至說一套做一套,那叫騙人,那就不是真正的共產黨人。老百姓心中有桿秤,他們熱切地期待我們黨的各級領導干部把改造客觀世界與改造主觀世界緊密結合起來,真學真用,真正為他們謀利益。
(作者:李慎明,系第十二屆大常委會委員、內務司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黨組原副書記,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副會長。)
責任編輯: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