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遼寧省丹東市延安精神研究會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力宣傳延安精神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精神,積極落實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關于不斷加強新時代弘揚延安精神的工作部署,高舉旗幟、把牢方向,著力建設弘揚延安精神的高水平隊伍和立體化平臺,不斷提升宣傳工作的傳播力、影響力和公信力,在弘揚延安精神、培塑時代新人方面取得新成績,被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中華魂》網評為2021年度宣傳工作先進單位。
著力建設高水平宣講隊伍。建設高水平的宣傳隊伍,是不斷提升宣傳水平的組織基礎。丹東市延安精神研究會著重加強三支宣傳隊伍建設。
建強理論宣講隊伍。組建以離退休老干部、老黨員、老教師及理論工作者為主體的理論宣講團,吸納有宣講能力的新會員,對不適合條件的則予以辭退。組織編寫延安精神“六進”宣講教材,為宣講志愿者提供統一的教材。會長劉作金多次開展宣講隊伍培訓,引導宣講員自覺堅持政治方向、提高政治站位、遵守宣講紀律。讓有經驗的宣講員進行專題業務培訓,不斷提高宣講員水平。在宣講骨干安排方面,發揮優勢、各有側重,從事理論研究同志著重面向黨政機關;具有實踐經驗、經歷豐富的老干部著重面向企事業單位及社區一線;老教師及承擔關工委職務的著重面向學校。在宣講內容方面,突出延安精神、黨的百年歷史、黨的創新理論、先進人物事跡等四大主題;在宣講方式方面,以重大節日、紀念日為切入節點,以“六進”為主要途徑,采取報告會、專題講座與情景互動式宣講相結合,線下與線上宣講相結合等方式。近3年來,丹東延會開展宣講延安精神、五四精神、建黨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等活動近300場,受眾20.63余萬人次,受到廣泛好評。
召開志愿者培訓會
會長劉作金在市委黨校宣講延安精神
召開宣講團工作會議
召開宣講團工作會議
建強文藝宣傳隊伍。充分發揮丹東延會美術、書畫、文學創作和文藝演出等方面人才優勢,通過開展專題美術展覽、影視制作和文藝演出等形式,增強弘揚延安精神宣傳的感染力和影響力。先后組建傳承藝術團、錦江山書畫院、鴨綠江印社等宣傳隊伍,圍繞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建黨百年,創作書畫篆刻作品740多幅,編印《壯麗七十年》書畫篆刻作品集,舉辦大型書畫篆刻作品展,生動展示我黨櫛風沐雨、浴血中華的百年歷史畫卷。配合新冠疫情防護,創作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疫情防控漫畫作品150多幅,通過線上線下展出,受到遼寧省委、丹東市委宣傳部領導的高度評價。會同市委組織部、宣傳部、黨史研究室、廣播電視臺聯合制作六集廣播連續劇《任國楨》,被市委確定為“三嚴三實”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材。創作宣傳丹東先進人物的廣播連續劇《一把紅雨傘》《毛豐美》《百姓記者》等在省市廣播電臺播放,產生廣泛的社會影響。創作印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漫畫詩》2000冊,贈送企業、學校、機關。創作關于弘揚延安精神、黨史研究的散文、詩詞、歌曲等文學文藝作品50余篇,深受讀者歡迎。先后舉辦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參加全市“文化惠民”等演出25場,丹東電視臺以“丹東有個傳承藝術團”為題多次宣傳報道。
慶祝建黨百年書畫篆刻作品展開幕式
聯合市委組織部、宣傳部、電視臺等單位聯合錄制廣播連續劇《任國楨》
慶祝建黨百年文藝演出
建強通訊報道員隊伍。健全通訊報道組織網絡。專設通訊網絡部,負責全會通訊宣傳報道工作。在丹東延會所屬的9個部門、3個分會和小組各設置一名通訊報道員,負責向通訊網絡部報送宣傳稿件。設置一名通聯員,負責向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中華魂》雜志社和《中華魂》網報送新聞稿件和宣傳研究成果。注重通訊報道工作規范。對通訊報道的內容范疇、稿件質量、報送方式、審核程序等作出規定,保證各個環節不出問題。加強通訊報道員培訓。多次召開通訊報道員專題工作會議和業務培訓,從政治素質、業務素質上提出要求、提高素質。建立通訊報道員表彰激勵機制。對投遞宣傳稿件多、質量好的通訊報道員予以獎勵,頒發證書和獎金。這些舉措調動了通訊報道員的積極性,每年報送宣傳稿件均在百篇左右。
召開優秀通訊員表彰會議
著力建設立體化宣傳平臺。通過傳統媒體、新媒體融合式發展及建立教育基地等方式,初步形成線上線下相互促進、延會工作與社會資源多方聯動的立體宣傳格局,為弘揚延安精神奠定了堅實基礎。
辦好新老媒體。精編《傳承》會刊,突出研究會宗旨特色,通過“延安精神研究”“話說延安精神”等欄目講述延安故事。通過“丹東史記”“往事鉤沉”等欄目講述丹東紅色故事。通過“會員風采”“銀杏樹下”欄目主要講述優秀會員弘揚和踐行延安精神的典型故事,激勵全體會員爭做弘揚延安精神的積極推進者和自覺踐行者?!靶畔討B”欄目刊載研究會活動信息,僅3年來就編發各類稿件200余篇,《中華魂》雜志及網絡中心采用十幾篇?!秱鞒小钒l至全體會員以及市委市政府所屬委辦局主要領導,并與中延會及各地40個延安精神研究會交流,社會宣傳效應明顯。發揮新媒體優勢,2019年,延會微信公眾號正式開通,設置了成果宣傳、人物縱橫、信息通道等窗口。實行總編、總監制度,嚴把政治關和質量關,至今已編發近60期,成為傳播信息的快捷渠道,增強了宣傳的輻射力。
會刊《傳承》
《傳承》會刊
建好教育基地。先后創建標牌小區、寬甸河口毛岸英學校、市委黨校、丹東云創空間延安精神教育基地。四個教育基地分別面向社區離退休黨員干部、學校學生、黨政機關干部開展延安精神的宣傳教育。依托教育基地設置毛岸英學校、市委黨校兩個延安精神展館。2020年9月,寬甸可口毛岸英學校延安精神展館落成開館,雖然受疫情影響,但開館以來接待各地學習參觀者、游客近2000人。朱德、毛澤民、彭德懷、鄧華、孫占元、魏巍等老一輩革命家后代參觀了展館,給予高度評價。2021年12月,市委黨校延安精神展館開館,成為黨校教育培訓的重要載體,陸續接待各級黨政干部參觀學習。會長劉作金為黨??h處級干部、青年干部多次作了題為《讓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的專題講座。延安精神成為黨校干部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
丹東市委黨校延安精神展館開館儀式
用好社會資源。著眼構建大宣傳格局,與官方媒體建立協作關系。3年來協調遼寧日報、丹東日報、丹東電視臺、鴨綠江晚報等媒體記者宣傳報道延會重要活動信息近50條。延會還利用市社科聯刊物、網站發布研究會研究成果及活動信息。積極參加全市社會科學普及周活動,廣泛宣傳延安精神。協助央視來丹東拍攝志愿軍出國作戰70周年電視片,協助丹東電視臺、《遼寧職工報》拍攝、撰寫7 個丹東革命史、工運史重大事件及人物專題片和文章。通過聯合舉辦理論研討、專題講座、書畫篆刻作品展等活動,推動延會的宣傳工作融入全市黨的宣傳工作之中。主動加強與《中華魂》網絡中心的聯系,爭取支持和指導,學習借鑒兄弟研究會的宣傳工作經驗,拓寬宣傳渠道、提高宣傳能力。
(作者系丹東市延安精神研究會秘書長)
責任編輯:紅升